三门峡大学?这名字一听,挺唬人的,对吧?但你要是真问起来,这三门峡大学到底是个啥,我得先给你捋捋清楚。严格来说,或者说,就目前官方盖章认定的那个,它其实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对,是个职业技术学院,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研究型或者综合性的“大学”。
当然了,叫‘大学’可能是个目标,一个念想,或者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很多地方不都这样嘛,学院想升大学,图个名头,也图个发展空间。但这事儿吧,它得一步一步来。现在,它就是个实打实的专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说白了,就是让你毕业能有门手艺,能直接上手干活的那种。
你问我这学校怎么样?嗯…怎么说呢,它有它的特点。首先,非常地方性。它主要就是服务三门峡以及周边地区,跟这个城市捆绑得挺紧。你指望它有多少全国顶尖的专业,或者多么高深的学术研究,那可能有点不现实。但它胜在接地气,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是直接对接本地或者附近企业的需求。学门手艺,找份工作,安安稳稳,对不少家庭来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年头,虚头巴脑的东西太多,能学点真本事,比啥都强,你说是不是?
它的强项,不用多想,肯定是在应用型技能上。比如一些工科类的专业,像机电啊、数控啊、汽车维修啊这些,都是老牌专业了,听说就业还行。还有跟三门峡特色相关的,比如旅游管理,毕竟这里守着黄河,还有个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不算少。再就是一些基础的像会计、计算机应用之类的。这些专业,学出来就是干活的,不是坐办公室写论文的。所以,如果你目标明确,就是要学个技术,毕业赶紧上班,那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注意,是职业技术学院,可能还真是个不错的考虑选项。职业教育嘛,现在国家也挺重视的,讲究的就是一个“能干活”。
不过,“三门峡大学”这个叫法,老是这么飘着,也容易让人混淆。你想想看,外面的人一听“大学”,预期就不一样了,对吧?以为是本科起步,搞不好还有硕士点博士点呢。结果一了解,发现主要是专科,这心理落差…啧啧。这对学校的招生宣传,甚至对学生自己说出去,都可能有点小尴尬。所以啊,我个人觉得,名字是其次,关键还是看里子。希望他们要是真想“升本”,能把内涵也做扎实了,把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践条件都提上去,别光是换个牌子,那才叫真本事。
说起来,三门峡这地方,守着黄河,曾经的“黄河明珠”,因为修建三门峡大坝而兴起的一个移民城市。城市不大,节奏不快。冬天的时候,成千上万只白天鹅飞来过冬,那景象,确实挺壮观的,也算是城市的一张名片。这学校,大概也是这种感觉,不会像大城市里的大学那么喧嚣,那么光怪陆离,选择那么多。它可能更像一个安安静静搞技能培训的地方,有它自己的节奏和氛围。校园环境什么的,据说也在不断改善,毕竟想升级嘛,硬件总得跟上。新校区什么的,好像也在规划或者建设中,这都是发展的信号。
聊到升本,这可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梦想啊。一旦成功,从“学院”变成“大学”(通常会是应用技术大学之类的名字),意味着能开设本科专业,招生层次、培养目标、社会认可度,都会有不小的提升。对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如果真能成功升级为名副其实的“三门峡大学”,那绝对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巨大飞跃,是质的蜕变。对三门峡这个城市来说,也算是增加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能留住更多人才,提升城市形象。但这路不好走啊,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条条框框要求都高得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得下苦功夫,真金白银地投入才行。
这些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确实在提高,提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要让学校培养的人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减少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脱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应该也在努力做。毕竟是地方性的应用型院校,跟本地企业搞好关系,让学生有地方实习,毕业能顺利就业,这是它的生命线。听说有些专业,比如电力相关的,跟本地的电厂、供电公司合作就比较紧密。这就是优势。
所以,你要是问我“三门峡大学是什么大学”,我会告诉你:它目前严格来讲是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它很地方性,很实在,专注于职业教育。至于“三门峡大学”这个名头,更像是它正在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一个希望升级、发展的奔头。它不是什么顶尖学府,但对于想在豫西地区学一门实用技术、尽快就业的学生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选择,一个平台。值不值得去?那得看你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了。是想要一个“大学”的光环,还是想要一门吃饭的技术?想清楚这个,你就知道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未来的“三门峡大学”?)到底适不适合你了。嗯,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