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的校训是“明 德、求是、拓新、笃行”。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学校对师生在道德修养、学术追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期望,也指引着一代代郑大人的人生方向。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郑大人血脉的精神内核,指导着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八字校训的内涵及其深远影响。
首先,从个人成长层面,校训如同人生的灯塔。
“明德”,排在首位,强调的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德”是立身之本,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对于大学生而言, “明德” 意味着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仅是遵守校规校纪,更重要的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坚守底线,做出正确的选择。这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道德力量。
“求是”,则强调的是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科学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独立思考尤为重要。“求是”精神要求我们不盲从、不迷信,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在学习上,要踏踏实实,认真钻研,不弄虚作假,追求真知灼见。在科研上,要严谨求实,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学术不端。 这种精神的培养,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拓新”,则是在“求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创新精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拓新” 鼓励我们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尝试新的事物,挑战权威,在学习、科研、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新的领域。这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笃行”,是校训的落脚点,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真正的能力。 “笃行” 要求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提升能力。这包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实习实训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学校发展层面,校训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郑州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发展历程与校训精神紧密相连。“明德” 引导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求是” 推动学校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追求卓越;“拓新” 激励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笃行” 则促使学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学校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再次,从社会责任层面,校训体现了大学的使命和担当。
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明德” 引导郑大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服务社会;“求是” 精神支撑着郑大人在各个领域攻坚克难,解决实际问题;“拓新” 精神推动着郑大人不断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笃行” 精神则促使郑大人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校训不仅是郑州大学对自身的期许,也是对社会的承诺。
最后,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进一步阐述。
如果把郑州大学比作一艘远航的巨轮,那么“明德”就是它的罗盘,指引着正确的航向;“求是”就是它的引擎,提供着前进的动力;“拓新”就是它的风帆,借助着时代的风力加速前进;“笃行”就是它的船锚,保证它在风浪中稳步前行。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郑州大学校训的完整内涵。
总而言之,“明德、求是、拓新、笃行”这八字校训,不仅是郑州大学的精神象征,也是每一位郑大人的人生指南。 它引导着我们修身立德,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并将所学付诸实践,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不懈努力。 这八个字,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郑大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