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研发费用结转会计分录-研发费用是什么

研发费用结转,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在研发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归集、分配和处理,最终影响企业当期损益或资产价值的过程。而研发费用,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那么,会计分录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语言”,用标准化的格式,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研发费用及其结转的方方面面。

一、 研发费用的“内涵”:不止是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

很多人一提到研发费用,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以及各种试管、烧杯和精密仪器。 诚然,这些都是研发活动的一部分,但研发费用的范围远不止于此。 它像一个大箩筐,装载着企业在创新道路上的各种投入。

具体来说,研发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人工费用: 这是研发费用的“大头”。 包括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想象一下,那些熬夜攻克技术难题的工程师、设计师、程序员们,他们的辛勤付出都体现在这里。

  2. 直接投入费用: 这是研发活动的“物料”成本。 包括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等。 简单理解,就是研发过程中“用掉”的各种东西。

  3. 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这是研发活动的“设备”成本。 包括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以及研发设施的改建、改装、修理等长期待摊费用。 那些昂贵的实验设备、精密的仪器,它们的价值会随着使用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也要计入研发费用。

  4. 无形资产摊销: 如果企业使用了某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进行研发,那么这些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也要计入研发费用。

  5. 设计费用: 为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例如,新产品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等费用。

  6. 装备调试费用: 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

  7. 其他相关费用: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等。

二、 研发费用结转:何时“算账”,如何“算账”?

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这些费用,并不能一股脑儿地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处理有明确的规定,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费用化资本化

  • 费用化: 指的是将发生的研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通常是“管理费用”科目)。 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那些研发活动的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或者无法可靠地计量其未来经济利益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花了就花了,当期认亏”。

    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 等

  • 资本化: 指的是将发生的研发费用先计入“开发支出”科目,等到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再将其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那些研发活动的结果比较确定,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其未来经济利益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先存着,以后再算”。

    会计分录如下:

    (1)发生研发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 等

    (2)研发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形成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如果研究开发项目最终失败:

    借: 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三、 区分“研究”与“开发”: 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分水岭

会计准则将研发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开发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划分,是判断研发费用应该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的关键。

  • 研究阶段: 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这个阶段的活动具有较大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其成果往往难以预测。 因此,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应当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 开发阶段: 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这个阶段的活动,其目标相对明确,成功的可能性也较高。 满足特定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可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不满足条件的则需要费用化处理

四、 资本化条件:并非所有“开发”都能“存起来”

开发阶段的支出,想要资本化,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可记忆为“五项条件”):

  1.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只有当这五个条件都得到满足时,开发阶段的支出才能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可以资本化。否则,仍然需要费用化处理。

五、 特别提醒: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国家还出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按照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例如100%或更高)进行加计扣除,从而减少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的优惠,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和利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能够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与会计上的研发费用范围可能存在差异,需要仔细区分。

总而言之,研发费用的结转和会计处理,是一个相对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过程。 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影响着企业的税务负担。 正确理解和处理研发费用,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研发费用结转会计分录-研发费用是什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