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考研政治中,这一部分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
总括性回答: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深化改革为扩大开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创造更有利的内部环境;扩大开放为深化改革引入外部动力、倒逼国内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二者共同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具体展开:
一、 深化改革的必然性与主要内容
(一)必然性:
- 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创新能力不足、收入差距较大、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依靠改革应变局、开新局。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二)主要内容(关键领域):
- 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具体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等。
- 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 文化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 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与新举措
(一)战略意义:
-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扩大开放,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质资本,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提升国际竞争力。
-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举措(重点):
-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不断放宽市场准入,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
-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制度型开放, 完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
-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拓展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
三、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辩证关系
(一)改革是开放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扩大开放创造更好的条件。例如,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可以增强外商投资的信心和安全感。
(二)开放是改革的动力和催化剂:
扩大开放可以倒逼国内改革,引入外部竞争压力,推动国内体制机制创新。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同时也倒逼国内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等。
(三)二者共同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都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深化改革旨在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提高国内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扩大开放旨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总结强调:
在复习考研政治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部分内容时,需要牢牢把握“改革”与“开放”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它们与“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联。 避免死记硬背,要注重理解政策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内在逻辑, 并能够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取得理想的成绩。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