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无疑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硬骨头”,也是考试中的“拦路虎”。它的复杂性在于权益法和成本法的转换,以及不同持股比例下核算方法的差异。简单来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核心在于判断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从而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准确反映投资的价值变动。
接下来,我们将抽丝剥茧,深入探讨长期股权投资的奥秘。
一、 判定的标准: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这三个概念是理解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选择的基石。判断的标准主要看投资方是否能够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生产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并从中获取可变回报。
- 控制: 投资方能够决定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有权据此获取利益。通常持股比例超过50%,但并非绝对,需要结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
- 共同控制: 投资方与其他参与方一起控制被投资方,任何一个参与方都不能单独控制。需要有合同约定。
- 重大影响: 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不能控制或与其他方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通常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但也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例如在董事会中派驻代表等。
二、 核算方法的选择:成本法与权益法
根据上述影响程度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成本法和权益法。
-
成本法: 适用于对子公司(控制)的投资,以及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 初始计量: 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等)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 后续计量: 除发生减值或追加、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一般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方确认为投资收益。
- 关键点: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基本不随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变动而变动。
-
权益法: 适用于对合营企业(共同控制)和联营企业(重大影响)的投资。
-
初始计量: 仍然是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这部分差额可以理解为商誉,后续无需摊销。)
-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份额,应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 后续计量: 这是权益法的核心。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会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调整。
-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 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投资方按应承担的份额(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确认投资损失。
-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 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 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利润分配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如资本公积变动): 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 关键点: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反映了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更能体现投资的真实价值。
-
三、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在实务中,由于持股比例的改变、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进行转换。转换的时点和会计处理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
-
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 原持有的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 然后,将原股权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的成本,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 再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同前述权益法的初始计量)。
- 最后,按照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
-
因处置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 首先,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原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 处置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 对于剩余股权,如果仍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则继续使用权益法核算;如果不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则改按成本法核算,并将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 原权益法核算下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时,应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即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
其他转换情况:
- 因处置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但仍具有重大影响(权益法转权益法):处置部分按比例结转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剩余部分继续使用权益法。
- 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达到控制(成本法转成本法或权益法转成本法):都需将原股权的公允价值加上新投资成本,合并为新的成本,构成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四、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发生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减值迹象的判断和减值准备的计提,按照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执行。需要注意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看似复杂,实则有章可循。关键在于把握影响程度的判断、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通过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并结合具体的会计分录进行练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攻克这一难关。请记住,会计处理的背后是经济实质,理解了经济实质,会计处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练习相关的习题也是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重要途径。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