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中国舞基本功27个动作是什么?

关于“中国舞基本功27个动作”的具体说法,在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广泛认可的官方标准清单。中国舞体系博大精深,涵盖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当代舞等多种形式,不同院校、流派或教学体系可能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侧重点,梳理出不同数量或名称的代表性基础动作。所谓的“27个动作”更像是一个为了便于初学者理解或特定教材设定的概括性说法,可能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核心的一部分训练内容。

然而,尽管没有固定的“27个”名单,中国舞的基本功训练确实有一套相对系统和核心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所有舞者必须掌握的基础。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几大核心板块和代表性动作,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舞者坚实的技术基石:

  1. 地面素质训练 (Floor Work & Flexibility): 这是塑造身体基础形态和能力的关键。

    • 压腿 (Leg Pressing): 包括正压腿、旁压腿、后压腿,旨在拉伸腿部后侧、内侧、前侧及髋部的韧带。
    • 踢腿 (Leg Kicking): 正踢、旁踢、后踢(或称“甩腰”),训练腿部爆发力、控制力及髋关节灵活性。
    • 下腰 (Backbends): 训练脊柱的柔韧性和控制力,是许多高难度技巧的基础。
    • 开肩 (Shoulder Opening): 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对上肢动作的舒展性至关重要。
    • 开胯 (Hip Opening): 包括压胯、耗胯等,提升髋关节灵活性,为大舞姿和技巧做准备。
    • 地面滚动与爬行 (Rolling & Crawling): 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地面移动能力。
    • 基础体态训练 (Basic Posture): 如“”的要求,强调身体垂直、重心稳定、精气神饱满。
  2. 把杆训练 (Barre Work – Adapted for Chinese Dance): 借鉴芭蕾训练体系,但融入中国舞的特点。

    • 蹲 (Plié – Chinese style): 半蹲、全蹲,训练腿部力量、膝踝关节柔韧性和稳定性,强调与呼吸的配合。
    • 擦地 (Tendu): 训练脚踝、脚趾的力量和灵活性,以及腿部线条的延伸感。
    • 小踢腿 (Petit Battement/Jeté – adapted): 快速、有力的小踢腿,锻炼腿部速度和力量。
    • 划圈 (Rond de Jambe): 腿部在地面或空中的划圈动作,训练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外开能力。
    • 控制 (Adagio/Control): 缓慢地抬腿、控腿,训练腿部肌肉的控制力、耐力和稳定性。
    • 大踢腿 (Grand Battement): 在把杆辅助下进行的大幅度踢腿,进一步强化力量、速度和幅度。
  3. 中间训练 (Center Work): 脱离把杆,在场地中间进行的综合性训练。

    • 步伐与步法组合 (Steps & Combinations):圆场步花梆步碎步等,训练脚下灵活性、节奏感和移动能力。
    • 手臂动作与韵律 (Arm Movements & Rhythm – Shen Yun elements): 结合身韵元素,如云手盘手、穿手等,训练上肢的表现力和协调性。
    • 旋转 (Turns):
      • 平转 (Chainé Turns): 基础的连续旋转。
      • 掖腿转 (Pirouette – with specific Chinese leg positions): 单腿支撑旋转,有不同姿态。
      • 其他舞姿转 (Turns in various poses): 如旁腿转、后腿转等。
    • 跳跃 (Jumps):
      • 小跳 (Small Jumps): 训练弹跳力、落地缓冲和空中姿态。
      • 中跳 (Medium Jumps):吸腿跳
      • 大跳 (Grand Jumps):劈叉跳紫金冠跳等,要求高度、远度和空中姿态。
    • 翻身 (Flips/Rolls across the floor):
      • 点步翻身
      • 串翻身
  4. 身韵训练 (Shen Yun Training – Body Rhyme/Spirit Resonance): 这是中国古典舞最为核心和独特的训练内容,强调内在气息带动外在动作,讲究“形神兼备”。

    • 基本动律元素: 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这些是构成身韵动作语汇的基础。
    • 呼吸训练 (Breathing): 强调气息的运用,以气带力,以情运气。
    • 眼神训练 (Eye Expression): 眼神的运用是传递情感、体现神韵的重要部分。
    • 腰、胯、肋的运用: 强调身体中段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虽然无法精确列出“27个”具体动作名称,但上述四大板块涵盖的训练内容,构成了中国舞基本功的核心框架。任何一个优秀的中国舞者,都必须在这些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国舞基本功,这四个字对于每一个学习或热爱中国舞的人来说,都蕴含着沉甸甸的分量。它并非仅仅指代一系列孤立的动作,而是一整套系统、科学、且充满文化内涵的身体训练体系。它如同万丈高楼的地基,是舞者技巧提升、艺术表达乃至职业生涯发展的根本保障。

基本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是塑造舞者专业身体形态的必经之路。柔韧性的训练,如压腿下腰开肩开胯,旨在拓展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使舞者能够完成各种大幅度、高难度的舞姿造型,展现出中国舞特有的舒展与延绵。没有良好的柔韧基础,许多优美的动作将无法实现,甚至可能导致训练伤害。日复一日的拉伸与“耗”,磨练的不仅是筋骨,更是舞者的意志力。

其次,基本功是培养舞者力量控制能力的关键。无论是把杆上缓慢而稳定的控腿,还是中间训练中对重心的精准把握,亦或是完成跳转翻等高难度技巧时所需的爆发力与落地稳定性,都离不开强大的肌肉力量和神经控制能力。这种力量并非僵硬的蛮力,而是收放自如、刚柔并济的劲力。核心力量的训练尤为重要,它保证了舞者在动态中身体的稳定与平衡,使动作干净利落,富有质感。

再者,基本功训练着重于提升舞者的协调性灵活性。中国舞讲究手、眼、身、法、步的统一协调。基本功训练通过各种步伐、身法、步法的组合练习,以及对手臂、躯干、腿部动作的综合训练,使舞者能够灵活自如地调动身体的各个部分,完成复杂流畅的动作衔接。无论是疾风骤雨般的快速旋转,还是行云流水般的圆场步,都需要高度的身体协调能力。

尤为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古典舞中独具魅力的身韵训练。这部分基本功超越了单纯的物理形态训练,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境。身韵讲究“形、神、劲、律”的统一,通过“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基本动律元素,配合内在呼吸的运用,以及意念的引导,塑造出拧、倾、圆、曲的身体动态,传递出东方特有的含蓄、内敛、圆润、流畅的审美韵味。身韵的训练,不仅仅是学习动作,更是在体悟一种文化精神,一种“精气神”的内外合一。它要求舞者用心去感受,用气息去带动,用眼神去传递,最终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境界。

此外,跳转翻等技术技巧也是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跳跃要求舞者具备良好的弹跳力、爆发力以及空中姿态的控制能力;旋转则考验舞者的平衡感、速度感和稳定性;翻身技巧则需要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空间感。这些技巧的掌握,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能够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的情感和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舞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艰苦且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它没有捷径可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对舞者毅力的真实写照。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次的重复练习和汗水。然而,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磨,才使得舞者的身体逐渐具备专业的素质,能够驾驭各种风格的舞蹈作品,并在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总结来说,虽然“27个动作”的说法可能是一个简化或特定的指代,但中国舞基本功所涵盖的柔韧性力量控制协调性灵活性身韵呼吸意念以及跳转翻等技巧训练,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训练体系。它是中国舞艺术的根基,是舞者通往更高艺术殿堂不可或缺的阶梯。扎实的基本功不仅赋予舞者强大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舞者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中国舞的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最终实现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中国舞基本功27个动作是什么?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