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提升语文素养、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语言隔阂和文化背景差异,不少同学视文言文为畏途,尤其在答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攻克文言文阅读理解并非难事。

一、夯实基础:词句是根本

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在于对字词句式的准确理解。

  • 重视实词积累,攻克“拦路虎”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是构成文言文意义的基本单位。初中阶段需要重点掌握课本中反复出现的核心实词。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古今异义:很多字词的古义与今义有很大差别,甚至完全不同。例如,“走”在古代多指“跑”,“妻子”指“妻子和儿女”,“卑鄙”原指“身份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做题时切忌望文生义,必须联系语境判断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 一词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多种含义。例如,“之”可以作代词(他/她/它/他们)、助词(的)、动词(往,到)。要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语法功能来确定词义。
    3.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普遍,如名词作动词(“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名词作状语(“卷天下”中的“席”)、形容词作名词(“亲臣,远小人”中的“贤”、“小人”)、动词作名词等。识别词类活用是理解句意的关键。
      积累实词的最佳方法是随文学习,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并辅以归类整理,如将同一字的不同义项、古今异义词等进行汇总比较。
  • 掌握常见虚词,疏通“脉络”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虽然没有实在意义,但在句中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是连接词语、体现语气、表明关系的关键。初中阶段需重点掌握“之、乎、者、也、矣、焉、哉、以、于、为、而、则、其、乃”等常见虚词的用法。理解虚词的功能,有助于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气,例如,“乎”多表疑问或反问,“也”多表判断或陈述,“矣”多表肯定或感叹。虚词虽小,作用巨大,不可轻视。

  • 熟悉基本句式,解构“长难句”
    文言文有其独特的句式,如判断句(常用“……者,……也”、“……,……也”、“……即……”等表示)、被动句(常用“为”、“为……所”、“受……于”等表示)、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了解这些特殊句式的特点和标志,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分解复杂句子,准确理解句意。特别是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和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即“无利之爪牙”)在初中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需要重点关注。

二、提升阅读:方法是关键

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句知识后,还需要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拿到一篇文言文,不要急于逐字逐句翻译。首先要通读全文,借助标题、注释以及已知的人物、事件背景,对文章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道理)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了解文章的主旨脉络,有助于后续深入理解和答题。

  • 逐句精读,吃透细节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逐句精读。遇到疑难字词,首先尝试联系上下文推断词义,这是最重要的解词方法。其次,充分利用注释,注释是编者提供的“拐杖”,能直接解决很多字词障碍。对于长难句,要运用前面提到的句式知识进行分析,找出主干,理清修饰成分。

  • 关注文体,明确重点
    不同的文体,阅读重点和考查方向有所不同。记叙文要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文要抓住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说明文要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了解文体特点,有助于在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

三、掌握技巧:答题是目标

最终目的是要将理解转化为分数,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 字词解释题:依境辨义,精准表述
    解答字词解释题,首要原则是“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词义,不能脱离原文孤立地解释。要充分考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表述词义时要力求准确、简洁。如果是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通常需要写出现代汉语对应的词语。

  • 句子翻译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信、达、雅”
    翻译句子是文言文考察的重头戏。基本要求是准确、通顺。翻译时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1. :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一般直接保留。
    2. :将文言词语替换成对应的现代汉语词语,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3. :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使句子意思完整。
    4. :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无实际意义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
    5. :调整语序,主要是将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翻译完成后,要检查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要意思(信),语句是否通顺流畅(达),风格是否尽可能贴近原文(雅,初中阶段主要强调前两者)。切忌用白话文随意“串讲”或漏译关键词。关键词的翻译尤为重要,往往是得分点。
  • 内容理解题:筛选信息,精准定位
    这类题目通常考查对文章人物、事件、观点、情感等的理解。答题时,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快速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区间。然后仔细阅读相关语句,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或判断。回答问题要紧扣文本,避免主观臆断或脱离原文。例如,分析人物形象,要依据文中的言行描写;概括事件,要抓住核心要素。

  • 主旨情感题:整体把握,提炼升华
    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情感态度或写作意图的把握。这需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要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可以从文章的关键句、议论抒情句、结尾句等入手寻找线索。回答时语言要概括、准确

  • 开放性、拓展性题目:立足文本,合理延伸
    有时题目会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或对文中人物事件进行评价。这类题目虽然有开放性,但必须以原文为依据。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的相关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评价人物事件要客观公正,观点要清晰明确

四、勤练善思:积累是保障

掌握技巧固然重要,但文言文学习没有捷径,日积月累才是王道。

  • 多读多背:熟读甚至背诵经典的文言篇目,可以培养语感,加深对常用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 勤于练习:通过做题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熟悉各种题型和考查角度。
  • 及时总结:对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是词语理解错误,还是句子结构没搞清,或是答题思路偏差?建立错题本,时常翻阅,避免重蹈覆辙。
  • 拓展阅读: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适当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读物,如《世说新语》选段、《三字经》等,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总之,攻克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难关,需要同学们打牢字词句基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熟悉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和积累。只要用心投入,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敲开文言文世界的大门,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与传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