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体系涵盖11种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核心要义在于“总体”,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广阔领域,构建集多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一体系并非单一维度的叠加,而是有机融合、相互支撑的复杂系统工程,当前明确涵盖了11种重点安全领域,共同筑牢国家安全的坚固屏障。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它关乎国家主权、政权巩固、制度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维护政治安全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国家政权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政治风险,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这是其他一切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政治安全,其他安全都将无从谈起。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关键产业的控制力、金融体系的稳定、能源资源的保障以及粮食安全等。在全球化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维护经济安全意味着要保障国家经济主权不受侵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发展命脉和人民生活基本需求得到可靠保障。经济安全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安全提供物质支撑。

国土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依托。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也涵盖了对国家疆域内各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对边境口岸的安全管控。维护国土安全就是要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有效管控边境,维护海洋权益,确保国家的物理疆域不受侵犯和蚕食,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固的空间载体。

社会安全是国家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它关注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以及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顺利发展的前提。维护社会安全要求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保障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化安全是维系国家民族精神认同的灵魂纽带。它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巩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今天,维护文化安全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范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传播,筑牢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文化根基。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战略支撑。它涵盖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科研环境的优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防范技术泄密和滥用等。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实力深刻影响着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科技安全就是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上取得突破,确保科技发展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并有效应对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新的前沿阵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网络安全涉及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信息内容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等。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维护网络安全就是要提升网络空间防御能力,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打击网络犯罪,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和信息安全。

生态安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它关乎生存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护生态安全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有效防治污染,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资源安全是保障国家发展需求的物质前提。它主要指对国家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如能源、矿产、水、土地等的稳定供应和有效保护。维护资源安全需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拓展多元化国际资源供应渠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资源储备体系,确保关键资源供给不中断、不受制于人。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特殊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核材料、核设施的安全监管,核不扩散的国际责任履行,以及核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核能的和平利用与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并存,其安全问题具有全局性、敏感性。维护核安全必须采取最严格的标准和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既要保障核能事业健康发展,也要有效防范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风险,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海外利益安全是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凸显的新型安全领域。它包括保护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法人机构的合法权益,保障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的安全,以及参与全球治理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相关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需要提升风险预警、事态应对和领事保护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公民在海外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这十一种安全领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国家安全大格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整个体系产生连锁反应。例如,经济安全的波动可能引发社会安全问题;网络安全的漏洞可能危及政治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的恶化则直接影响资源安全和人民的健康福祉。因此,理解和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强调整体思维和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各个领域的安全需求,协调推进各项安全工作。

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构建的这个涵盖十一大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其最终落脚点是人民安全。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举措,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各项合法权益,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和实现个人发展的良好条件。同时,维护国家安全也需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个涵盖11种安全国家安全体系。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各领域安全风险的认识,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综合能力。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国家安全贯穿于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确保国家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这十一大安全领域共同构成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铜墙铁壁,缺一不可,必须一体推进、全面加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体系涵盖11种安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