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场景歌的四个场景画

每次听那首歌,就是那首,嗯,姑且叫它“场景歌”吧,脑子里就跟自动放映幻灯片似的,哗哗地闪过好多画面。非要我说,挑四个最有感觉的,那大概就是四幅画,挂在心里头,每次旋律一响,就亮起来。

第一幅画,肯定是那个晨曦微露的清晨。天边是那种有点泛白的灰蓝色,冷飕飕的,空气里有股子泥土刚醒过来的味儿,混着点露水。主角,大概就是个要走的人吧,站在老房子的门口,可能是土坯墙,也可能是有点斑驳的砖墙。他(或者她,其实不重要)背着个简单的行囊,鼓鼓囊囊的,看不清里面装了啥,但感觉沉甸甸的。他没回头,或者说,画面定格在他即将转身,还没完全转过去的那一刹那。脸上没什么表情,但你能感觉到那种离别的沉重,不是嚎啕大哭,就是那种闷在胸口的酸楚。远处的村庄还在睡,几缕若有若无的炊烟,细细地往上飘,然后散在清冷的空气里。整个色调是偏冷的,安静,只有风偶尔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还有心里头那点儿怎么也摁不下去的乡愁,像没拧干的毛斤,湿哒哒地揪着。这幅画,有种说不出的克制,但力量全在里面憋着。

然后画面一切,动起来了。第二幅画,是旅途。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充满了移动感。可能是在一列咣当咣当的绿皮火车上,窗外的风景“唰唰”地往后退,是大片大片的农田,或者光秃秃的山。也可能是在一条尘土飞扬的路上,蹬着自行车,或者就是徒步。关键在于那种“在路上”的感觉。阳光变得刺眼,不再是清晨柔和的光。人物脸上,身上,都蒙上了一层风尘,头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眼神里有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往前走的劲儿。这幅画的色彩饱和度要高一些,黄色、土褐色会是主调,天空可能蓝得有点晃眼。周围或许有其他赶路的人,但彼此间没什么交流,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旅途里,或者说,是被旅途本身裹挟着。这里头,孤独感其实挺强的,不是没人,而是在人群中依然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的那种感觉。背景音乐,这时候应该是节奏快起来了,带着点急促,又有点茫然。看着这画,你会替画中人觉得累,但又有点佩服那股子韧劲儿。

接下来,旋律可能会放缓一点,但情绪是往上走的。第三幅画,就是歌名里唱到的那个场景了——篝火。天已经完全黑透了,深邃的藏蓝色,也许还能看到几颗特别亮的星星。画面的中心,就是那一堆烧得正旺的篝火,噼里啪啦地响着,火星子时不时窜起来,像一群调皮的精灵。橘红色的火焰是绝对的主角,把周围一圈人的脸都映得暖洋洋的。这些人的脸,模模糊糊,看不真切,但能感觉到他们是放松的,也许在说笑,也许在唱歌,也许只是默默地看着火。主角也在人群里,但他(她)的位置可能稍微靠外一点,或者是坐在一个稍微暗一点的角落。火光照亮了他(她)半边脸,另一半隐在黑暗里。眼神复杂,有被这温暖吸引的渴望,也有一丝丝的疏离感。他(她)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像个闯入者,又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停靠的港湾。这幅画,光影对比特别强烈,暖色调达到顶峰,但隐藏在温暖之下的,可能还有一种不易察觉的陌生和试探。这感觉特别微妙,就像冬天里好不容易找到个暖炉,刚觉得舒服了,又有点担心这炉火是不是属于自己的。

最后,第四幅画,是静谧篝火已经快要燃尽了,只剩下一些红色的余烬,还在固执地发出最后一点微光。周围的人群散去了,或者也可能只是安静下来了。主角一个人,也许还坐在原来的地方,也许走到了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比如一块大石头上,或者干脆就躺在草地上。他(她)在回望,但不是看具体的什么东西,更像是在回味,在沉淀。整个世界好像都安静下来了,只能听到夜晚本身的声音,比如远处模糊的虫鸣,或者风吹过草地的声音。最重要的元素,是头顶那片浩瀚的星空。星星特别多,特别亮,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天空,像撒了一把碎钻。银河可能也看得清清楚楚。在这片星空之下,人显得特别渺小,之前所有的奔波、疲惫、孤独、甚至是篝火旁的温暖陌生感,好像都被稀释了。这幅画的色调是深邃的蓝和黑色,点缀着无数细碎的白色亮点。它带来的是一种广阔无垠的静谧感,有点苍凉,但更多的是一种经历过后的平和。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洗过了一样,空了,但也满了。这首歌到这里,旋律大概也慢下来了,悠远,空灵,留下长长的尾音。

这四幅画,连起来看,就像一个人从故乡出发,经历旅途的颠簸风尘孤独,偶遇一场篝火温暖陌生,最终在静谧星空回望与沉思的过程。每次听那首歌,这四幅画就在我脑子里轮流上演,有时候是按顺序,有时候会跳跃。它们不是固定的照片,更像是流动的影像,带着情绪,带着温度,也带着我自己的很多想象和感受。对我来说,这首歌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它能勾勒出这些有血有肉的画面,让我好像也跟着走了一遭似的。这种感觉,挺难得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场景歌的四个场景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