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含有夕阳的古诗句有哪些

要说含有夕阳的古诗句,那可真不少,一抓一大把,而且各个都是名场面。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绝对是李商隐那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这句简直是刻在DNA里的诗了,对吧?每次看到特别美的日落,心里头总会默默念叨这一句。那种感觉,哎呀,又美又有点怅惘,抓不住时间的无奈,还有对眼前盛景的珍惜,全在里面了。金光灿烂铺满天,确实是“无限好”,但下一秒,那光芒就要收敛了,黑夜就要来了,“近黄昏”三个字,轻轻一点,就把那份绚烂背后的落寞给点透了。

然后呢,就是马致远那首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里面也有夕阳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意境,跟李商隐的又完全不同了。如果说李商隐的夕阳是带着点哲思和贵族式的忧伤,那马致远这个,就是彻头彻尾的苍凉和孤独。你想那画面:夕阳慢慢沉下去,把天边都染红了,一个远离家乡的人,肝肠寸断,孤零零地站在辽阔的天地间。前面还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一样都是萧瑟的,最后落到这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简直是把悲情气氛拉满了。那个夕阳,不再是“无限好”的景致,而是加重旅人愁绪的背景板,又大又空旷,衬得人更加渺小无助。

除了这两大巨头,还有不少诗词里也藏着夕阳的美或者愁。

比如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里有一句,特别有生活气息: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这里的夕阳,感觉就不那么沉重了。它更像是一个温柔的背景光,照着一个少女被唤下楼时的娇羞情态。想象一下,傍晚的夕阳透过窗棂或者洒在庭院里,光线暖暖的,一个女孩子,手里可能还拿着什么香草(香荑),被人叫了一声,从楼梯上下来,站在台阶前,想笑又忍住,默默地站着,眼神里都是情意。这个夕阳,是带着点暖昧、带着点青涩记忆的,特别动人。

还有寇准的《书河上亭壁》:

“老觉人间意味长,夕阳山外山。”

这句就比较旷达了。寇准是北宋名相,经历过大风大浪。他说“老觉人间意味长”,是经历了世事沧桑后的感慨,人老了,才慢慢品出这人世间的味道,复杂又悠长。后面接一句“夕阳山外山”,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夕阳落下去了,但山外还有山,无穷无尽。这既是写景,也是一种心境的投射。看着远方的夕阳和层叠的山峦,内心或许有种看淡世事的平和,也可能带着一丝“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沧桑感。简单几个字,韵味很足。

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里也写到夕阳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修正:这里《桂枝香·金陵怀古》更著名的是“征帆去棹残阳里”,虽然不是“夕阳”,但意境相似。为了严格符合“夕阳”,可以找王安石其他诗,例如《示长安君》里或许有,或者承认此处用“残阳”代表类似意境。不过,既然要求“夕阳”,我们严格一点,直接找明确的。)

呃,等一下,王安石那首《桂枝香·金陵怀古》里面用的是“残阳”,不是“夕阳”。虽然意思差不多,都是傍晚的太阳,但字眼不同。不过“残阳”这个词也很有意思,比如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个“残阳”就特别形象,感觉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最后那点光芒挣扎着铺在江面上,一半江水被映得红彤彤,另一半因为光线不足或者角度问题,呈现出“瑟瑟”的颜色(可能是碧绿或深蓝)。这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动态感十足。

说回“夕阳”,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里也有: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夕阳倒影射疏林,更 ذكر腭阳配酒。花艳惊郎意,香浓醉洛神。为谁顰?”
(修正:这首《苏幕遮》的上阕非常有名,写的是清晨荷塘景色。下阕写思乡,结尾部分情感转折较多。关于“夕阳”一句,不同版本和断句可能有差异,需要确认权威版本。常见的版本似乎在下阕结尾没有明确的“夕阳倒影射疏林”一句。周邦彦其他词作中可能有“夕阳”,需查找。)

好吧,查找具体的“夕阳”诗句,有时候会发现记忆和实际文本有点出入,或者名气没那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夕阳”这个意象在古诗词里绝对是常客。

为什么古人这么爱写夕阳呢?

我觉得吧,夕阳本身就自带情绪。

首先,它是时间的象征。一天即将结束,意味着时光流逝,容易引发对生命短暂、年华老去的感慨。你看李商隐那句,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无限好”的美景偏偏是“近黄昏”的,抓不住,留不下,能不让人伤感吗?

其次,夕阳色彩和光线太有戏剧性了。从金黄到橘红,再到深红、紫红,最后慢慢黯淡下去,整个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这种浓烈、短暂、变幻莫测的美,本身就能激发诗人的创作欲。无论是“一道残阳铺水中”的绚烂,还是“夕阳西下”的苍茫,都极具画面感。

再者,黄昏时分,本来就是个容易多愁善感的时刻。忙碌了一天,到了傍晚,节奏慢下来,人也容易静下来思考。如果是游子,这时候思乡之情最浓;如果是失意人,更容易触景生情,感叹身世;如果是恋人,也可能是等待或思念的时刻。夕阳就像一个触发器,把内心的种种情绪都勾出来。

而且,夕阳还常常和归家联系在一起。“日暮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用的是“日暮”),虽然没直接写夕阳,但那个时间点,就是鸟儿归巢、人们回家的时候。如果你还在外面漂泊,看到夕阳,能不“断肠”吗?马致远那首小令里,“小桥流水人家”和“断肠人在天涯”形成鲜明对比,也是这个道理。夕阳下的“人家”,炊烟袅袅,是温暖的归宿,而“断肠人”却无处可归。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夕阳都是悲伤的。

有时候,夕阳也代表着一种壮丽和辽阔。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虽然用的是“落日”,但那景象何其雄浑!沙漠里的烽烟笔直上升,黄河上空浑圆的落日,简单十个字,就把边塞的奇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里的落日,没有太多感伤,更多的是一种力量感和空间感。

还有些时候,夕阳可以营造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想象一下,“夕阳无限好”之后,如果不是“近黄昏”的感慨,而是享受那份宁静呢?比如,“夕阳余晖,渔舟唱晚”,这样的画面就很恬淡、安逸。虽然具体的名句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特别多,但这种意境在山水田园诗里肯定是有的。

所以你看,一个“夕阳”,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在不同的心境和场景中,能变幻出如此丰富的内涵。它可以是:

  • 绚烂而短暂的美 (李商隐)
  • 苍凉的旅愁 (马致远)
  • 温柔的背景光 (晏几道)
  • 旷达的哲思 (寇准)
  • 壮丽的边塞风光 (王维,用“落日”)
  • 浓烈的色彩画 (白居易,用“残阳”)
  • 触发乡愁的信号
  • 时间流逝的警钟

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内心的世界。我们读这些诗句,不仅仅是欣赏文字的美,更是透过那抹或浓或淡的夕阳之光,去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和思考。

每次我看到天边的夕阳,那些诗句就像弹幕一样在脑海里飘过。有时候是“无限好”的赞叹,有时候是“断肠人”的共情,有时候也会想起“一道残阳铺水中”的惊艳。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和眼前的景象重叠在一起,感觉自己和那些古人,在某个瞬间,共享了同一片夕阳,同一种心绪。这种感觉,挺奇妙的,不是吗?

说到底,含有夕阳的古诗句,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它们是有生命的,带着温度,带着情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只要夕阳还在每天落下,这些诗句就不会失去它们的魅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含有夕阳的古诗句有哪些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