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想把房子过户给爹妈,这事儿吧,听着挺孝顺,但手续上,嘿,那可不是签个字那么简单。主要就两条路:一条叫赠与,一条叫买卖。咱们掰开揉碎了说说。
赠与,顾名思义,就是白送。你,作为子女,是赠与人;你爸妈,是受赠人。这听起来最直接,最符合咱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对吧?但这“白送”也不是没代价的。
- 签合同是必须的:得弄个《赠与合同》,白纸黑字写清楚,哪个房子,谁送给谁。双方都得签字画押。这玩意儿最好找个懂行的律师看看,或者至少用官方推荐的范本,别自己瞎写,省得以后有麻烦。
- 公证:很多地方,尤其是一线大城市,为了保险起见,防止以后扯皮,会要求这个《赠与合同》去做个公证。公证处会核实你们的身份,确认你是自愿赠与,脑子清楚,不是被逼的。这得花点公证费,按房产价值的一定比例收,也不是个小数目。虽然有些地方可能不强制公证了,但我个人觉得,花钱买个踏实,值。特别是家里不止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公证一下,能堵住不少未来可能的悠悠之口。
- 交税:这是重点,也是很多人容易糊涂的地方。
- 受赠方(父母):主要可能涉及契税。直系亲属之间的赠与,很多地方是有优惠甚至免征的,但这绝对不是全国统一!你得拿着房本、身份证、户口本、赠与合同(可能还有公证书)去当地的税务局问清楚。别想当然!有些地方可能免了,有些地方可能象征性收一点,比如1%或者3%(按房产评估价算,不是你买房时候的价格)。
- 赠与方(子女):按理说,赠与是无偿的,不涉及“所得”,所以一般情况下,子女这边个人所得税是免征的。但注意,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亲兄弟姐妹等)。如果不是直系,那赠与方可能就要按“偶然所得”之类的交20%的个税了。
- 增值税:赠与行为一般不涉及增值税。
- 办理过户登记:交完税(或者拿到免税证明),拿着完税证明、公证书(如果做了的话)、赠与合同、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可能需要)、房产证原件等等一大堆材料,去不动产登记中心,填表,申请办理产权转移登记。审核通过,缴点登记费、工本费啥的,等着拿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上面就是你爸妈的名字了。
这条路,看着直接,但税费和公证费加起来,可能也不是笔小钱。关键是契税这块,一定要去当地税务局核实清楚!别听网上瞎说,政策变化快,各地差异大。
买卖,就是名义上,你把房子“卖”给你爸妈。这听起来有点怪,自家人还搞买卖?但有时候,从税费或者其他角度考虑,这反而是个选择。
- 签买卖合同:跟真的市场交易一样,得签个《存量房买卖合同》。合同价可以你们自己商量着定,但注意,不能太离谱。比如,你不能1块钱卖给你爸妈一套几百万的房子。为啥?因为税务局不傻。
- 核定计税价格:你去税务局申报纳税的时候,他们通常不会完全按你们合同上写的那个“象征性”价格来算税。税务局有自己的评估系统,会对房子进行估价,得出一个核定计税价格。这个价格通常会接近市场价,或者至少是他们系统里的一个最低过户指导价。你所有的税,都是基于这个核定价来算的。
- 交税:这块儿比赠与复杂多了,买卖双方都要涉及。
- 卖方(子女):
- 增值税:如果你的房子拿到房本不满两年,那对不起,可能要交增值税及其附加税(大概是核定价的5%点多)。如果满了两年,普通住宅一般可以免征。这个“满二”是关键。
- 个人所得税:如果这房子是你家庭名下唯一住房,并且持有满五年,那恭喜你,个税可以免。如果不满足“满五唯一”这两个条件之一,或者两个都不满足,那通常要交个税。一般是差额(核定价减去当初买房的原值和合理费用)的20%,或者是核定价全额的1%或2%(各地政策不同,看哪个划算)。这可是一大笔钱!
- 买方(父母):
- 契税:这是大头。根据房子面积、是不是首套房等因素,税率在1%到3%不等。比如,90平米以下首套房可能是1%,90平米以上或者二套房可能就是1.5%或2%,甚至更高。这个也是按核定计税价格算的。
- 卖方(子女):
- 办理过户登记:流程跟赠与差不多,交完各自的税,拿着完税证明、买卖合同、双方证件、房产证等,去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过户。
那么,到底选赠与还是买卖?
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算笔账。
- 算税费:把两种方式下各自可能产生的税费都列出来,哪个总额低,可能就倾向于哪个。比如,如果你的房子不满两年,或者不满足“满五唯一”,走买卖途径,你(子女)这边税负可能很重。这种情况下,如果赠与的契税(父母交)相对较低或者能免,那赠与可能更划算。反过来,如果赠与的契税很高,而你的房子正好满足“满五唯一”,走买卖,你这边免个税,父母那边契税按首套房交可能税率也不高,算下来总成本可能比赠与低。
- 考虑未来:房子到了父母名下,他们以后如果再想卖掉或者过户给其他子女(比如你的兄弟姐妹),这房子的“前世今生”也会影响税费。比如,通过赠与得来的房子,很多地方再卖的时候,如果不能提供原购房发票等证明成本,可能会被要求按全额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核实当地政策!),这就很吓人了。而通过买卖方式得来的房子,再卖时计算成本和持有时间就相对清晰。
- 操作便捷度:相对来说,赠与如果需要公证,可能多一个环节。但买卖的税费计算和核定价格过程可能更复杂些。
需要准备哪些基本材料?
不管哪种方式,下面这些东西基本上是跑不了的:
- 不动产权证书(房产证)原件。
- 子女(过户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如果已婚)。如果房子是夫妻共同财产,那得夫妻双方都同意,都得到场签字,或者提供经过公证的授权委托书。
- 父母(接收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如果健在且需要以夫妻名义共有)。
- 亲属关系证明:比如能体现关系的户口本,或者去派出所、档案所在地开具证明。赠与时尤其需要,用来证明是直系亲属,可能享受税收优惠。
- 合同:赠与合同或买卖合同。
- 其他:根据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和税务局的要求,可能还需要提供其他的证明文件,比如房屋测绘图纸等。
整个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 商量决定:全家人坐下来,想清楚为什么要过户,选择哪种方式(赠与还是买卖)。
- 准备材料:把上面提到的各种证件、证明都准备齐全。复印件也要多备几份。
- 签合同/办公证:签好相应的合同。如果是赠与且需要公证,就去公证处办理。
- 税务核查与缴税:带着材料去当地税务局。工作人员会审核材料,核定计税价格(如果是买卖),计算应缴税费。该谁交谁交,拿到完税证明或免税证明。这一步是最关键也最容易出岔子的地方,务必问清楚,算明白。
- 不动产登记:带齐所有材料(包括完税证明),去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窗口,提交申请。工作人员会受理、审核。
- 缴费领证:审核通过后,缴纳不动产登记费、工本费等小额费用,然后就等着通知领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了。
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 这事儿,真挺折腾人的。 跑部门、准备材料、排队,没你想得那么轻松。做好心理准备。
- 各地政策差异巨大! 我再强调一遍,别拿北京的经验套上海,也别拿网上的“攻略”当圣旨。你家房子在哪儿,就去哪儿的税务局和不动产登记中心咨询!打个电话问问也行,但最好是亲自去窗口问,带上房本信息,得到的答复最准确。
- 想清楚为啥要过户。 是为了规避未来的继承麻烦?是为了让父母安心养老?还是有别的考量(比如为了腾出购房名额)?不同的目的,可能会影响你的选择,甚至让你重新考虑过户这件事本身。有时候,不过户,让父母住着,或者做个居住权登记,是不是也能达到目的?
- 考虑周全。 房子过户给父母后,法律上就是他们的财产了。未来他们如何处置(比如再卖、再赠与给其他子女、或者被其他继承人继承),你就没法完全控制了。家庭内部关系如果比较复杂,这事儿要格外谨慎。
- 找专业人士。 如果自己实在搞不明白,或者涉及的金额巨大,不妨花点钱咨询律师或者专业的房产中介。他们经验丰富,能帮你规避一些风险,也能省去你不少跑腿的麻烦。
总之,子女把房产过户给父母,是家事,也是法律和税务的事。流程不外乎赠与和买卖两条道,具体怎么走,得看你家的实际情况、房子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算好经济账,摸清当地政策。这事儿急不得,得稳妥推进。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