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多生怪柏怎么读

这“多生怪柏”啊,念 duō shēng guài bó

没错,就是 duō shēng guài bó。好多人容易把那个“柏”字念成 bǎi,像柏树的“柏 (bǎi)”。平时咱们说松柏、柏油路,确实是念 bǎi。但在这里,碰上“多生怪柏”这个特定说法,尤其是在描述那种古老、奇特的柏树时,传统上或者说更讲究一点的读法,是 ,第二声。你可以想想“黄柏”这种中药材,也是念

念对了,那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呢?“多生怪柏”,这四个字凑一块儿,画面感一下就来了,对吧?

“多生”,字面意思就是生长得多、茂盛。但用在这儿,它不光指数量多,更带着一种生命力旺盛、旁逸斜出的感觉。不是那种整整齐齐、规划好的绿化树,而是自由自在、甚至有点“野蛮”生长的劲头。

“怪”,这个字眼儿可太传神了!它点出了这些柏树的形态特征——奇特、不寻常、甚至可以说是“奇形怪状”。你想啊,几百年上千年的老柏树,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雷电劈砍?它们的主干可能早就不是笔直的了,而是扭曲、盘旋、虬劲有力。树枝呢,也可能伸展得张牙舞爪,或者低垂下来如同龙须。树皮斑驳,沟壑纵横,像是刻满了岁月的密码。有些老柏树,甚至中空了,或者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又发出新枝,展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韧性。这种“怪”,不是贬义,反而是一种赞美,赞美它的古老、它的奇特、它的饱经沧桑而形成的独特风骨。

“柏”,就是指柏树,这个好理解。但加上前面“多生”和“怪”的限定,它就特指那一类具有上述特征的古柏奇柏了。它们往往扎根在悬崖峭壁,或者就在那香火缭绕的庙宇庭院深处,看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朝代更迭,自己却兀自挺立,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沧桑和从容。

所以,“多生怪柏”合在一起,描绘的就是那种生长茂盛、形态奇特、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柏树。它不是一个植物学上的严格分类名称,更像是一个文学性的、充满画面感和历史感的描述。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杜甫老先生那首著名的《古柏行》了: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你看,杜甫笔下的古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活脱脱就是“多生怪柏”的写照。那种古老坚韧奇特的形象,跃然纸上。虽然诗里没直接用“多生怪柏”这四个字,但意境是完全相通的。这首诗也常常被用来印证“多生怪柏”所描绘的那种感觉。

我自个儿,以前去一些老寺庙、古园林的时候,就特别留意这种树。比如北京故宫御花园、天坛,或者一些深山古刹里,总能碰到那么几株让你肃然起敬的老柏树。它们站在那里,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你看着它们那拧巴的树干,苍劲的枝条,会忍不住想,它们见证了多少故事啊?皇帝祭天、僧侣修行、文人墨客徘徊其下……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了如此深刻又如此富有魅力的痕迹。

那种“怪”,真的会让人心生震撼。不是丑,而是一种超越了常规审美的、带着力量感神秘感的美。你会觉得,这树是有灵气的,是有性格的。它不屈服于笔直的生长规则,硬是活出了自己的姿态。这种倔强,这种生命力,本身就挺打动人的。

所以,下次再读到或者听到“多生怪柏”,脑子里别光想着怎么念对那个 音。更重要的是,去想象一下那画面:在古老的土地上,或许是庙宇殿前,或许是悬崖之边,生长着那么一片(或一株)苍劲、扭曲、枝繁叶茂但形态奇特的柏树。它们沉默着,却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展示着生命最顽强、最本真、也最奇诡的一面。

这四个字, duō shēng guài bó,它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它是一幅画,是一首诗,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念对了发音只是第一步,真正体会到它背后那股子劲儿,那种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才算真正读懂了它。这玩意儿,得细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多生怪柏怎么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