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秋思唐张籍的古诗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这大概是很多人对秋天的第一印象吧。而提起秋天,自然绕不开唐代诗人张籍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秋思》。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游子思乡的感人画面,千百年来,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记得小时候,每当秋风渐起,语文课本上就会出现这首《秋思》。彼时年纪小,对诗中“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境懵懵懂懂,只是觉得朗朗上口,容易背诵。长大后,离开家乡,独自在外求学、工作,才渐渐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深沉情感。特别是每逢佳节,看到万家灯火,听到欢声笑语,内心深处便会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这时才真正理解了张籍的“欲作家书意万重”。

“洛阳城里见秋风”,短短七个字,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诗人身在洛阳,一个繁华的都市,却在瑟瑟秋风中,勾起了浓烈的思乡之情。秋风,是这首诗的触发点,它无形无色,却能吹动落叶,也能吹动诗人敏感的心弦。试想一下,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独自一人走在洛阳街头,秋风拂面,落叶飘零,这种萧瑟的景象,怎能不让他想起家乡的亲人?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是全诗的核心,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欲作”二字,表达了诗人想要写信的强烈愿望;“意万重”,则将诗人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万重”的思绪,包含了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往昔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正是“意万重”的最佳诠释。

接下来的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将诗人矛盾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他拿起笔,想要写信,却又担心仓促之间无法将心中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于是反复斟酌,修改润色。信封封了又拆,拆了又封,这种犹豫不决,正是思乡之情达到极致的表现。试想,如果只是简单的问候,又何必如此反复?正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情感要表达,才会如此小心翼翼,生怕有所遗漏。

“行人临发又开封”,一个“又”字,将诗人的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行人即将出发,时间紧迫,但他还是忍不住再次打开信封,或许是想添加几句问候,或许是想修改一些语句,或许只是想再看一眼,确认无误。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饱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修辞,却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思乡之情。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身居何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牵挂。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很少有机会写信,但思念却从未缺席。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张照片,都能传递我们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关爱。就像张籍的《秋思》一样,虽然时代变迁,表达方式不同,但那份真挚的情感,却始终能够引起共鸣,穿越时空,触动人心。

或许,在某个秋风瑟瑟的夜晚,当你抬头仰望星空,心中也会涌起一股淡淡的乡愁。这时,不妨拿起手机,给家人打个电话,发条微信,告诉他们,你一切都好,也问问他们,是否安康。这简单的问候,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能够驱散寒冷,温暖人心。 这份思念,无关年龄,无关性别,它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维系我们与家乡,与亲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点爱学 » 秋思唐张籍的古诗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