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兄弟们,有没有被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分录搞到头昏脑胀?别怕!今天就来手把手教你,彻底搞懂它!简单来说,主营业务成本会计分录的核心就是: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相关的成本科目。是不是很简单?当然,实际操作中还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往下看,满满的干货!
我之前也对这个东西一头雾水,感觉各种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等乱七八糟的,根本不知道怎么入账。后来我发现,其实只要抓住核心,理解了不同行业的特点,就能轻松搞定!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主营业务成本是什么?它指的是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例如,服装厂卖衣服,成本就包括做衣服用的布料、工人的工资、厂房的水电费等等。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最基本的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生产成本 等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生产成本,到底用哪个?别急,我来解释一下:
库存商品: 适用于商业企业,也就是直接买进商品再卖出去的企业。比如超市、便利店,它们直接从供应商那里进货,卖出商品时,就需要结转成本,贷方记“库存商品”。
发出商品: 也适用于商业企业,一些企业不设“库存商品”科目,而是设置“发出商品”科目核算销售成本,此时贷方记“发出商品”。
生产成本: 适用于工业企业,也就是自己生产产品的企业。例如上面提到的服装厂,它们需要先把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再进行销售。卖出产品时,贷方记“生产成本”。
是不是感觉清晰多了?但是,实际操作中,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核算会更复杂一些,因为它涉及到更多的成本要素,例如:
直接材料: 制造产品直接使用的原材料,例如服装厂的布料、纽扣等。
直接人工: 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福利等。
制造费用: 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例如厂房租金、水电费、设备折旧等。
这些成本要素,都会先归集到“生产成本”科目,然后在产品完工入库时,再结转到“库存商品”科目。最后,在销售产品时,再从“库存商品”科目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举个栗子:一家生产家具的工厂,卖出一批桌子,成本构成如下:
直接材料:木材成本 10,000 元
直接人工:工人工资 5,000 元
制造费用:厂房租金 2,000 元
那么,这批桌子的主营业务成本就是 10,000 + 5,000 + 2,000 = 17,000 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17,000
贷:库存商品 17,000
除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还有提供劳务的服务型企业,例如理发店、咨询公司等。这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材料以及其他直接费用。
例如,一家理发店,为顾客提供理发服务,成本主要包括理发师的工资和使用的洗发水、护发素等材料。假设理发师工资为 100 元,材料成本为 20 元,那么此次服务的成本就是 120 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
贷:原材料 20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主营业务成本的会计分录也没那么难了?记住核心,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多练习,你也能轻松掌握!
最后再强调一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可能会有差异,具体操作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